顯示具有 archlinux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archlinux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2月11日 星期四

重製 Arch Linux 的 MBR

前幾天不小心把自己的 / partition 給砍了
還好 1 月份有做系統備份
就來試著還原看看
利用 Live CD 當救援光碟
把備份 tar 檔解開後
系統仍舊無法開機
應該是 MBR 的關係
我先下載 arch 的 iso 檔
然後將他製作成開機隨身碟
sudo dd bs=4M if=/path/to/archlinux.iso of=/dev/sdx && sync
從隨身碟開機後
將partition mount 起來
mkdir /mnt/arch
mount /dev/sdx1 /mnt/arch
然後 chroot
arch-chroot /mnt/arch /bin/bash
接下來就可以重製 mbr 了
syslinux-install_update -i -a -m
我是使用 syslinux 當 boot loader
開機方式是 BIOS



2015年10月31日 星期六

解決無法收看加密的 DVD 問題

最近幫小寶貝訂了巧虎 DVD 來收看
結果好巧不巧
家裡許久沒用的 DVD Player 已經壞了
遙控器壞了,機器也開不了機
於是便興起將 DVD 轉成 avi 檔的想法
原本想說應該很簡單
不就是安裝幾個基本套件而已
sudo pacman -S libdvdcss  libdvdnav libdvdread
結果裝完了以後還是不能正常播放 DVD
搜尋了 arch wiki 和論壇也找不到解決方法
試著拿家裡另外一台 USB DVD-ROM 居然可以播放?
真的是很納悶
難道我 Thinkpad 內建的 DVD-RAM 有問題嗎?
後來想到會不會是 DVD 分區的問題
於是我安裝了 regionset 來看看我的 DVD-RAM 是設定在哪個區域
yaourt -S regionset
 結果
$ regionset /dev/sr0
Current drive parameters for /dev/sr0:
  RPC Type: Phase II (Hardware)
  RPC Status: no region code set (bitmask=0xFF)
  Vendor may reset the RPC 4 times
  User is allowed change the region setting 5 times
Would you like to change the region setting for this drive? [y/n]: y
Enter the new region number for your drive [1..8]: 3
New RPC bitmask is 0xFB, ok? [y/n]: y
Region code set successfully.
我的 DVD-RAM 沒有設定區域?
只好手動設定為第 3 區
$ regionset /dev/sr0
Current drive parameters for /dev/sr0:
  RPC Type: Phase II (Hardware)
  RPC Status: active region code (bitmask=0xFB)
  Drive plays discs from this region(s): 3
  Vendor may reset the RPC 4 times
  User is allowed change the region setting 4 times
這時巧虎終於可以看了.....
也能夠 rip 成 avi 檔了
真奇怪,為什麼 DVD 沒有在出廠的時候就設定好區域呢?
我以前用別台筆電也沒有過這個問題

2014年9月4日 星期四

Arch Linux 使用心得

2013 年 12 月底被朋友推坑使用 Arch Linux。其實我一直很討厭這種難以安裝的發行版,感覺實在很浪費時間,為什麼我要把時間花在安裝系統上呢?別的發行版只要 20 分鐘就可以做完的事,我卻要花上一整天在搞定所有的安裝,怎麼想都覺得實在太 stupid 了,可是後來我發現這一切是值得的。

我分成以下幾點來說明
  1. 系統的複雜性:Ubuntu、Linux Mint 這類新手向的發行版,因為主要的使用者是新手,有很多麻煩的東西都幫你搞定了,而因為在安裝的過程中,你的參與的程度很低,於是你可能會因為如此而搞不懂到底該調整哪裡才會是我想要的樣子,或者是這個 bug 到底該怎麼解,於是你會花更多的時間在調整系統,或者在搜尋資訊上。
  2. 套件複雜的相依性:因為新手向的系統會幫使用者 考慮他們需要的相關套件,於是你可能只想要安裝某個 A 套件,但是因為系統覺得你可能還會需要 B、C、D 套件,於是一堆哩哩扣扣的套件就一起通通都被安裝進來,像是我如果只要裝個 gnome 的某個套件,在 Linux Mint 底下卻連整個 gnome 的桌面都裝進來了,這對我來說實在是一種困擾。
  3. 升級的困難性:不管是 Fedora、Ubuntu、Linux Mint ,以及很多基於這些發行版再衍生出去的發行版,每次如果要升級都是一件很麻煩的事,不知道為什麼,我在 Ubuntu 底下使用指令升級,從來都沒有成功過,導致我每次升級都是要重新安裝系統,安裝完系統後又要安裝我慣用的套件,然後再來就是就修正、調整新版本的 bug,而每個版本會遇到的問題、 bug 都不盡相同,所以升級就變成了是一件很辛苦的事。
 基於以上幾點,於是我決定開始轉換到 Arch Linux 來使用看看,一開始確實花上我一整天的時間在調整與安裝,但是也因此我更能理解這個系統我裝了什麼,以及我為什麼要裝他,從 0 到有的成就感也是在其他發行版上找不到的,而最棒的是「 滾動式更新 ( Rolling Release ) 」,會從 Linux Mint 跳到 Arch Linux 的主因就是為了 Rolling Release ,升級再也不是一件苦差事了,我的系統不用再重灌也可以享有最新的套件,也不會像 Ubuntu 如果不升級,你的套件庫可能也不會再繼續更新,想要使用新版的套件就得升級發行版,不然就是自己 compile 。
目前有使用滾動式更新的發行版有 Debian、OpenSUSE、Arch Linux以及 Arch Linux 的衍生發行版,Debian 是個很優異的發行版,他的相當龐大的套件庫,而 Arch Linux 的官方套件庫雖然沒有 Debian 那麼大,但是如果加上 AUR ( Arch 使用者套件庫 ) 兩者就不相上下了,而 Debian 對於授權條款是相當要求的,我想有使用過 Debian 的朋友應該知道,而 Arch Linux 則是將授權條款的選擇權交給使用者,所以自然也沒那麼龜毛了,於是在安裝 Arch Linux 套件時是相當自由的,你幾乎可以決定任何事來打造屬於你自己的系統。也因為這是你自己打造出來的系統,你對他最了解,自然在調整系統上你就不會像其他的發行版那麼樣的懵懵懂懂了。

而如果你是新手,對 Linux 充滿興趣,但是對指令都還很不熟,建議你還是先使用 Linux Mint 先讓 Mint 把這些麻煩事幫你解決,你再來好好學習這個系統。

如果你覺得 Linux Mint 已經無法滿足你的求知慾了,而你對指令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了,歡迎來使用看看 Arch Linux 體驗看看自己一手打造系統的感覺。

2012年9月20日 星期四

如何在archlinux上安裝openmeetings

之前在自由軟體聚會上聽到Louie大大介紹這套軟體,心想應該不會很難搞吧!就拿家裡的小筆電來當lab server試試看,沒想到還是遇到了一些困難,花了一個禮拜才搞定。

簡單的介紹一下openmeetings,就是一套open source的線上會議伺服器系統,授權方式是EPL功能強大,有聲音、影像、電子白板、桌面分享、文件分享、會議錄製、投票......等功能。

OK,不囉唆,直接來吧!